從河流到碼頭,我們目前正處于交通運輸的第五輪沖擊波。速度經濟:企業超額利潤新來源。航空時代,從大吃小向快吃慢轉變。航空的通達性成為城市和企業的競爭力。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是中國上海港,它2018年的吞吐量達到4201萬標準箱,占全球港口總量的1/10,而1980年紐約港吞吐量就高達1.6億噸。航空貨運更是如此,2018年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機場——中國香港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高達512萬噸。
全球范圍內,流通貨物價值的1/3,約3萬億美元通過航空運輸的,但重量卻不到總重量的1%。
航空快遞的興起還需要拜聯邦快遞的創始人所賜,弗雷德里克·史密斯曾在1962年至1966年在耶魯大學學習經濟學方面的知識,他的畢業論文里曾分析道:在現代技術社會,時間意味著金錢,而且隨著微電子產品的盛行,小的部件變得越來越有價值。消費者同樣渴望擁有電子產品,但這些設備的分布太過分散,導致帶來巨大的物流問題。因此他提出只有空運才能達到必要的運輸速度,這一想法無疑有巨大前瞻性。
聯邦快遞憑借““輪軸-輪輻”轉運中心模式”將孟菲斯打造成航空貨運之都
聯邦快遞將他們的超級樞紐設在孟菲斯,幾乎憑借一己之力將孟菲斯送上世界第二的位置。2018年孟菲斯國際機場的貨運量高達447萬噸。從蘋果的全球產業鏈也能看出航空運輸的優勢有多大。